闽南人腊八节吃什么,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到,意味着春节也就不远了,在一碗碗可口的腊八粥里,年味儿越来越浓,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腊日,在远古时代,腊是我国的一种祭礼,举行冬祀的日子被称为腊日,早期,腊日并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岁末的最后几天。根据说文记载,汉代时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中已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
佳节总是让人欢喜,尤其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许多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用文字记录下喜悦的心情。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唐代诗人杜甫感受到暖冬的气息,期待着归家团圆的时刻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明代诗人李先芳寥寥几笔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气氛,仿佛古人争相买酒、赛鼓擂响的情景尚在眼前。
1、腊八节的介绍,腊八节吃什么,有什么习俗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粥的由来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2、腊八节吃什么东西腊八粥的由来中国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习俗,称为“腊八节”。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
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3、腊八节吃什么啊腊八节到了,这是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当然是跟吃的有关,那么腊八节应该吃点什么比较好呢,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过腊八节的相关解答吧。腊八节应该吃啥好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现在腊八粥多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