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的起源是指什么,中国古代法律起源是什么?
第24章法的内涵和起源1.法的内涵:法是人们社会行为规范的一部分。首先,法与国家密不可分,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其次,在一个国家里,法的阶级性是统一的,从根本上说,它只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最后,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2.法的起源它不是与人类同时诞生的,法是在三、四千年前,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才产生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强制奴隶劳动和独吞劳动产品的社会秩序,镇压奴隶对这种秩序的反抗,一方面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武装力量、监狱法庭等暴力机构在内的国家机器,组成了国家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只反映自己一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新的社会行为规范,这样,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1、中国法律的起源是什么?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简单地说,就是“刑起于兵,法源于礼”。(一)刑起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另一方面,“兵狱同制”。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黄帝“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型用刀锯,其次用钻,薄刑用鞭折”(《国语·鲁语》)苗民“五刑”:蚩尤时代,“苗民弗用灵,惟作无虐之刑曰法。
《尚书·吕刑》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尚书·吕刑》)皋陶象刑:所谓象刑,一种观点认为;象是象征之义,象刑是让人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示耻辱与惩戒。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象是画像之义,象刑就是绘制受刑人身着不同衣巾服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2、法的渊源是指什么?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创造方式和表现方式。有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法理上,法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最初来源,也指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法”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法理国际协定和条约等等。法的渊源是人群之间的协商约定。法的渊源简称“法源”,是指能作为法律决定的前提的那些法律资料。
前者为成文法,后者可以是判例、惯例甚至法理。一、含义法的渊源一词在中外法学著述中是一个有种种诠释、包括多种含义而并非特指某一确定含义的概念。它可以指法的实质渊源,即法是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还是神的意志、君主意志或人民意志;可以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法规;可以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法产生于立法机关还是其他主体,产生于什么样的立法机关或其他主体;可以指法的材料渊源,即形成法的材料来源于成文法还是来源于政策、习惯、宗教、礼仪、道德、典章或理论、学说;等等。
3、法的渊源是指什么法的渊源简称“法源”,主要指法律规范的来源或源头,是指能作为法律决定的前提的那些法律资料,分为直接渊源和间接渊源两种。前者为成文法,后者可以是判例、惯例甚至法理,又可以分为正式意义上的和非正式意义上的两种。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法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